首页 资讯 正文

中信银行信阳分行以婚纱摄影为媒 谱写养老金融服务暖心篇章

体育正文 206 0

中信银行信阳分行以婚纱摄影为媒 谱写养老金融服务暖心篇章

中信银行信阳分行以婚纱摄影为媒 谱写养老金融服务暖心篇章

《 河南日报 》( 2025年05月21日 第 15 版(bǎn))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方化祎 河南日报社全(quán)媒体记者 卢涛 “哎嗨嗨嗨嗨,党旗招展,产业兴旺绘宏图。万众一心,人才辈出展雄风……”在周口市沈丘县冯营镇李寨村,一首(yīshǒu)散发泥土芬芳的村歌(cūngē)《李寨振兴之歌》,咏叹了(le)游子的乡愁(xiāngchóu),记录了乡村的变迁,唱响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 歌声嘹亮“来时路”,数字(shùzì)勾勒“成绩单”。截至2024年,李寨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达1.5亿元,经济产值突破7000万元(wànyuán),带动1100多人实现就业(jiùyè),村民人均(rénjūn)年收入达到2.9万元,是2012年的10倍。亮眼的数字背后,是村民幸福与乡村振兴(zhènxīng)“双向奔赴”的深度契合。 从(cóng)曾经深度贫困的(de)“小透明”蝶变成共同富裕的“新样板”,李寨村究竟修炼了什么“内功”?5月10日,记者走进(zǒujìn)欣欣向荣的村庄,看到一个以农业为基、以产业为翼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径的乡村振兴探索新实践,正全力(quánlì)答优乡村振兴的时代“考卷”。 从空中俯瞰李寨村一角。侯琳 摄(shè) 歌曲里的(de)“调”:唱响“农”字主旋律 “咱这里每寸土地都蕴含美好的梦”是《李寨振兴之歌》的首句,可见“土地”之于李寨村(lǐzhàicūn)的重要性。李寨村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处,东临界首,南接(nánjiē)临泉,有(yǒu)“犬吠听两省,鸡鸣闻三县”之说。2012年(nián)以前,却是名副其实的“穷旮旯”,3488亩耕地是全村(quáncūn)唯一的“家底儿”,一辈辈村民苦贫穷久矣。 村庄命运的根本性转折,发生(fāshēng)在2011年年底,为响应(xiǎngyìng)党中央扶贫号召,致富不忘家乡的李士强回村(huícūn)担任党支部书记,从此,李寨(lǐzhài)村对贫困加速逆转的序幕正式拉开。孕育无限希望的耕地,成了李士强擂鼓进军,向贫困宣战的“第一战场”,土地流转(liúzhuǎn)是其发出的首支利箭。 土地入词,如何唱响农村基因?李士强深刻地认识到,身处豫东粮仓、人多地少的李寨村,要想在保障(bǎozhàng)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之间找到均衡点,就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,打破一家一户的传统(chuántǒng)农业生产方式,重新规划(guīhuà)、利用土地资源,走(zǒu)规模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高质高效(gāoxiào)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。 2013年,为响应全国工商联“万企帮万村”“万企兴万村”号召,李士强创办(chuàngbàn)的亿星集团结对帮扶李寨(lǐzhài)村,选派工作队常年驻村推进产业发展。当年,李寨村与(yǔ)亿星集团合作成立的村集体企业(jítǐqǐyè)——李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便“应运而生”,全面“操盘”村居资源,让村民富足起来(qǐlái)。 为快速整合土地资源,李士强在村支部扩大会议上再放“大招”。“流转(liúzhuǎn)土地的农户,优先在村集体产业就业。想投资入股产业的,咱还(hái)按照(ànzhào)保底收益10%分红,让大家(dàjiā)多条渠道进钱。”2016年,顺利完成全村土地流转。 随着科技化、机械化、品牌化的(de)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替代传统分散的耕作模式,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李寨村村民从土地中彻底解放出来(jiěfàngchūlái),实现了农民变工人、村民变股民的重大转变,改变(gǎibiàn)了过去村民“单打独斗”的局面(júmiàn),形成了全村农业产业“握指成拳”的放大效应。 如何让宝贵的耕地多(duō)产粮产好粮?“我们(wǒmen)严守耕地红线,用三分之二的土地种植小麦、玉米等(děng)粮食作物,与省农科院合作,两茬轮种优良品种小麦、玉米,作物秸秆供应养牛场‘过腹还田’,形成(xíngchéng)绿色循环种植,实现粮食产高品优。现已建成(jiànchéng)高产稳产‘吨粮田’,正向‘吨半粮田’迈进。”李士强说。 点“土”成金,亦有门道(yǒuméndào)。据介绍(jùjièshào),另外三分之一的设施农业土地用来发展蔬菜大棚、工厂化养鱼等高效农业,为低效土地赋予“二次生命(shēngmìng)”。如今,一亩(yīmǔ)地实现了三至五亩地利用效率,亩均收益从1000元~2000元提高到3万~5万元,切实增加了村集体(jítǐ)和农民收入,实现了变资源为资产、变资产为资本、变低效为高效的转化。 值得一提的是,李寨村采取“双绑机制(jīzhì)”,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绑定农户,亿星集团(jítuán)绑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。通过完善“龙头企业+集体经济合作社+农户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实现多方互利共赢。目前,村民(cūnmín)可获得租金、薪金、股金(gǔjīn)、承包金和职业培训“五重增收保障”。 歌曲里(lǐ)的“事”:狠抓“特”色壮筋骨 “每粒种子(zhǒngzi)长出新(chūxīn)希望,每棵禾苗绽放致富情,小康路上抒豪情……”,在歌声里,我们可以听到被点燃的干事创业(chuàngyè)热情,听到婉转的音符在共富路上欢快回荡,听到昂扬的节奏在新征程中激情奏响。 产业兴旺,才能致富路宽。“亿元村”背后有怎样的乡村产业振兴密码?在村“两委(liǎngwěi)”的号召下,在亿星(yìxīng)集团的结对帮扶下,李寨村围绕“种养加”,大力发展(dàlìfāzhǎn)设施农业、高效(gāoxiào)农业,随着“四集七专”“五千工程”产业兵团快速组建,农业突围之战尽显“特”色。 “脱贫攻坚时期,村里发展起(qǐ)了肉牛养殖、服装加工、‘三粉’加工、‘支前粮’包装(bāozhuāng)四个集体经济产业,以及大棚蔬菜(shūcài)、精品梨(lí)、优质红薯等七个‘种养加’专业合作社,现已形成横跨一二三产业的村集体产业体系。”李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鹏辉说。 5月10日,在李寨村智能渔场,技术人员正忙着(zhèngmángzhe)给鲈鱼投喂饲料。卢涛(lútāo) 摄 走进李寨村占地137亩的养牛场(yǎngniúchǎng),几名牛场工人正忙碌地打料、喂牛、除(chú)粪,忙得(dé)热火朝天。“现在牛场存栏1000头,预计年销售收入在2500万元。”牛场管理员单亚洲说(shuō),保守估计的话,牛场资产在3000万元。 这个资产达(dá)3000万元的牛场“东家”不是别人,是村集体。“我们立足资源禀赋,落地生根了10余个这样(zhèyàng)的村集体合作社和企业,开展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农业经营,不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的‘盘子’。”李寨(lǐzhài)农业发展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经理房名扬说。 从空中俯瞰李寨村供粤港澳大湾(dàwān)区“菜篮子”生产基地,近500个蔬菜日光棚甚是壮观。大棚(dàpéng)内的上海青、羊肚菌、西红柿等(děng)长成了“爆款单品”。“使用科技(kējì)温棚种植的上海青,一年采摘6至(zhì)8茬,亩产3万斤左右,亩均收入4万元。”种植户王伟说,今年承包了30多个大棚,干劲越来越足。 产品(chǎnpǐn)的引入、模式的创新(chuàngxīn),在李寨大地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。在“千头规模标准化养牛场”,引入优质(yōuzhì)西门塔尔肉牛,育肥后就近供应周口、临泉等(děng)消费市场;在“千万产值智能渔场”,在科技与数据的加持下,预计鲈鱼、鳜鱼亩均产量2万斤,产值30万元,一条条(yītiáotiáo)鱼儿正“游”出舌尖经济…… 如今,李寨村种植、养殖、加工已形成产业链条,孵化打造了“古李寨(gǔlǐzhài)”等农特品牌(pǐnpái)产品50多个,让农业(nóngyè)附加值提升5~10倍,并依托亿星集团的黄淮电商平台销往全国(quánguó)。通过深挖价值链,李寨村特色产业正“破圈”生长。 乡村振兴靠产业(chǎnyè),产业发展靠特色。13年来,李寨村以产业兴村富民为(wèi)根本,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基础,不断创新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(nónghù)”现代农业经营模式,持续加大(jiādà)产业项目投入和产业升级,让更多的村民加入共富“朋友圈”。 歌曲里的“梦”:铺展新时代最美(zuìměi)的景 从(cóng)脱贫攻坚的乡村(xiāngcūn)巨变,到乡村振兴的阔步前行,集体产业让李寨打赢翻身仗,同时,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“一池春水”。美丽(měilì)乡村建设活色生香,城乡(chéngxiāng)融合涌现蓬勃生机,铺就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多彩画卷。 “城里人(chénglǐrén)有的,李寨(lǐzhài)也有了。”冯营镇镇长王巍说,“10多年来,李书记每年持续办好‘惠民十件实事’,已落地130多件。如今,李寨村户户通(tōng)自来水、通燃气(ránqì)、通柏油路,坑塘实现了全面净化美化,还扩建村小学、升级卫生所,建设幼儿园,投运‘两堂三中心’,真(zhēn)金白银堆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。” “这一切的(de)努力,都是为了(wèile)村民的幸福生活。”李士强说,截至2024年年底,亿星集团已累计(lěijì)投入帮扶资金2.2亿元,让李寨村从国家级贫困村蝶(dié)变为乡村振兴的先行村、示范村,成为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践行社会责任的典型。 5月10日(rì),一群小学生在李寨村村民活动广场打篮球。 卢涛 摄 走进白墙黛瓦的李寨村农耕(nónggēng)博物馆,各种满载农耕时代记忆的“老物件(jiàn)儿”静静陈列。几名游客正一边欣赏,一边用手机(shǒujī)“咔咔”拍照。“这些农耕器具已经不常见了,件件都是满满的儿时回忆啊!”来自阜阳的游客张(zhāng)先生感慨道。 从饱含乡村记忆的(de)农耕博物馆,到孕育“金果果”的500亩高品质梨园,再到倾力打造的康养旅游项目……近年来,李寨村在农文旅融合发展(fāzhǎn)上积厚成势,在“出圈”路上愈发出彩(chūcǎi)。 2023年,李寨村通过全面整合(zhěnghé)空心村、农业产业(chǎnyè)、自然(zìrán)人文等资源,成功创建为“河南省5A级康养(kāngyǎng)旅游(lǚyóu)示范村”。并以此为契机,努力打造“现代农业研学游和乡村田园休闲游”“乡村康养游憩线路和康养农庄”等康养旅游产品体系,推动康养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。 李鹏辉说,近年来,李寨村(lǐzhàicūn)田园康养度假(dùjià)、研学科普、养老养生等旅游(lǚyóu)业态发展迅速,带动了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(gòu)、娱”综合性旅游消费,年接待游客量达5万人次以上,拉动村庄经济发展、村民就业增收、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增长极正加快形成。 自2013年起,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、全国改善人居环境(huánjìng)示范村(shìfàncūn)、全国农业产业强镇(村)、全国文明村、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相继花落李寨,个个都“含金量”十足。如今,从被遗忘的(de)角落到(dào)头顶多个光环,“后发先至”的李寨村站在(zài)了聚光灯下,并被赋予更多期待。 “美丽乡村(xiāngcūn)(xiāngcūn)建设为村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,成为乡村振兴的(de)新引擎。”李士强说,将以金字招牌为抓手,把整村有形的、无形的美丽乡村资源,再次整合、提质升级,激发出乡村的多元化(duōyuánhuà)功能与价值,全力下好康养旅游产业的“大棋”。 相融共生,共赴美好。设立发放“敬老长寿”“教育(jiàoyù)奖励”“兜底救助”等惠民基金(jījīn),已累计发放近700万元。蓬勃向上的发展图景,吸引40多名能人贤士返乡创业……在以(yǐ)党建为引领的伟大征程(zhēngchéng)中,李寨村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“一路繁花”。 村歌冒着热气的歌词记录着不同时期李寨(lǐzhài)村的发展传奇,写下平原(píngyuán)农区的农村(nóngcūn)破茧化蝶的生动注脚。李士强的回乡拼搏奋斗故事,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产业报国的精彩缩影。 余音绕梁,弦歌不辍。优美的旋律在希望的田野上纵情飞扬,婉转(wǎnzhuǎn)的音符在共富路上(lùshàng)欢快回荡,昂扬的节奏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激情奏响。可以期待的是,越来越多诸如(zhūrú)李寨村的“亿元村”出现,将提升周口乃至河南区域(qūyù)高质量发展的成色。
中信银行信阳分行以婚纱摄影为媒 谱写养老金融服务暖心篇章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